李萬枝 撰
多年前,為營造蝴蝶花園,而多樣種植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,水生植物爵床科大安水簑衣是枯葉蝶、
孔雀蛺蝶等的食草之一,偶見孔雀蛺蝶來訪,沒有太多聯想。
2006年初夏中午時分,在鹿野鄉公所停車場旁空地一堆雜草中,有一隻身上張著大眼睛,著亮橘彩衣的蝴蝶,
時而飛行,時而停下,站穩腳步,腹部往下靠近禾草科雜草、枯枝上卵即產下,我凝視許久,其中一種植物,
在本區不常見,也不認識它。這植物葉形呈長橢圓形、鋸齒狀葉緣,葉片對生、無毛、葉腋著生緊密塔形花序,
開著小小白花,摸起來具肉質感,匍匐於地面。一般來說,蝴蝶產卵著於食草或附近植物、枯枝上,
因此大膽推測這是食草之一。
日後路過此處幾次,開始特別注意孔雀蛺蝶蹤跡,期待能再看出什麼端倪。心想此處雜草叢生,
對周遭居民而言有礙觀瞻,若是被地主噴施除草劑,可能就無法解開是什麼植物的謎了,
於是將它採了幾段回家種植。兩、三個月後,這不知名的植物在家裡的花園生了一小片綠意,
而原來空地上的雜草真的被除草劑噴死了。
因好奇心使然,謎依然存在,只要遇到來訪的人,便會問問看是否知道芳名,約半年後,
一位舊識小學老師帶學生騎腳踏車到花園校外參觀,依照慣例我問了相同問題,
他歪頭想了一下便直接了當地告訴我是石莧。
我十分開心這找尋已久的答案終於有了線索,然「石莧」這兩個字不能滿足求知慾
,
亦不足以解開在我心中騺伏許久的謎,抱持這樣念頭上網一探究竟。它是馬鞭草科植物--石莧,
別名鴨舌癀、過江藤等名稱,就這樣確定是孔雀蛺蝶食草。
帶著興奮的心情與蝴蝶協會其他成員分享觀察的過程與結果,想把小苗分送夥伴,可惜大家興趣缺缺,直至2007年4月初,
一天早上準備出門工作前,在花園中驚鴻一瞥孔雀蛺蝶的身影倏地從眼前飛過,一週後仔細於石莧叢中尋找,
果然發現它的幼蟲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…,一共找了近20隻,收穫頗豐,因此成功開啟了我對孔雀蛺蝶
完整的飼養與觀察,這時再與協會夥伴分享時,大家驚豔之餘,紛紛問起石莧是那一株、怎麼種、該注意什麼…等,
此時心情特別雀躍…
人蝶共處最高興者莫過於給予適合的環境、食物,等待,發現蝴蝶翩然到來那一刻。